本文作者“diaoduoxi”
何谓文明?根据公认的观点,文明就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符合人性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精神思想、物质创造和规范的集合。
何谓蛮荒?就是把这些文明成果都抹去之后,人类的自然状态。如今承平日久,有人认为这是文明的胜利,蛮荒已被征服。然而,不必高兴的太早,蛮荒的力量其实从未消逝。它只是暂时蛰伏在人性的暗处,窥伺着这个文明世界的光鲜外表。只要时机合适,它随时可能咆哮而出,把世界重新拖回混沌。你要真想见识一下它的面目,也不必很累很麻烦。一念之间,天崩地解。文明的存在感,远比你想象得脆弱。
《蛮荒故事》演绎了六个小故事。这六个故事,就是蛮荒的六重面相,也是文明的六重解体。
第一重面相:伦理的失事
第一个故事最为短小精悍。说的是乘坐同一架飞机的所有乘客,不约而同地和一个叫帕斯特纳克有点关系。他们是他的前女友、前雇主、同事、同学、邻居,但没有一个是他的朋友。他们都和这个帕斯特纳克有点过节,而这个人恰恰是这架飞机的机长。帕斯特纳克费尽心机,通过种种方式让他们不约而同地坐了这趟航班。然后,一场蓄谋已久的空难正在发生,他操纵飞机撞向了地面,最后的牺牲者是两个老人,据说是帕斯特纳克的父母。
似乎人人都和“他”有点矛盾
你们都该死
我凑齐一飞机的混蛋容易吗我
轰然一响,儿子白养
这位帕斯特纳克的决绝行为,无论动机如何,其结果就是彻底摧毁了以他为核心的伦理世界。伦理是文明建立起的一套维系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模式。它首先定义了成员的角色,然后根据角色来制定一套套规范,界定社会角色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比如什么三纲五常、忠孝悌忍、男尊女卑、姓赵不姓赵之类,都是社会伦理的反映。然而,规则都是用来扭曲的。因为文明的局限性,社会伦理在某些情况下不幸成为一群人压迫另一群人的“合理依据”。小到家长逼婚、同学霸凌、职场挤兑;大到火焚异端、乱石击毙、荣誉谋杀。如果社会伦理本身就欠缺平等、合理、友善,反而处处充斥着虚伪、冷漠、欺骗和恶意的话,这个伦理所代表的文明基础也就岌岌可危了。正所谓“无所逃于天地间”,伦理编织的大网并不仅仅是为被侮辱和被损害者准备的,它同样笼罩着作恶者。反抗的力量正在不动声色地集聚。帕斯特纳克一手导演的飞机失事,正是一次绝望的反抗,一次反向的株连。只有死到临头,人与人的关系才能被重估一切价值。
第二重面相:秩序的血洗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餐厅女招待在一个雨夜发现进店就餐的客人是她不共戴天的仇人。这个人逼死了她的父亲,强暴了她的母亲,还霸占了她们的房屋和财产,让她们流离失所。餐厅老板娘听说了她的血泪控诉,鼓动她在食物中下毒报仇。然而女招待却临阵退缩,不敢下手。最后,在她被仇人殴打的紧急关头,老板娘冷不防持刀冲出,将仇人刺死,了结了这桩恩怨。
仇人上门
人模狗样,准备参选
我要复仇
嘴炮复仇者
真干就怂了
至理名言,专治圣母婊
这个故事颇有些无厘头意味。不由得让人想到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里的故事:奴才总是哭诉主人对他的虐待,聪明人假装同情,实则敷衍;傻子却挺身而出,打坏了主人家的墙壁,遭到奴才的围攻。影片中的女招待,大抵有些奴才相,敢怒不敢做,终究受压迫。文明社会某些秩序,究其根源也无非是暴力。“枪杆子里出政权”。那些个靠厚黑起家的流氓贼寇,劣迹斑斑,然而摇身一变,居然也成了伟大领袖,万寿无疆,永远健康下去了。奴才们之所以成为奴才,未必是他们自愿认贼做主,而是他们不敢反抗这种暴力缔造的秩序,只能由贼做主。个中良善者不过绵羊,任人宰割;丑恶者无非虫豸,助纣为虐。老板娘作为旁观者,本可置身事外,最多不过掬一把同情之泪,像聪明人那样说两句“我想,你总会好起来……”之类乡愿的话,息事宁人,日子也还是这样过。然而,她却偏偏要做傻子,动刀杀人,为一个不相干的人复仇。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鲁迅又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类傻子,往往是认理不认人的,面对暴力者强加于人的所谓秩序,所谓“合法”,那是奸邪窃命,不反抗行吗?于是他们揭竿而起。用暴力对抗暴力,用野蛮对抗野蛮,血洗的结局不一定圆满。然而无论如何,新秩序的重建,总是有赖于旧秩序的倾覆。
背后一刀,够狠
快意恩仇,与我无关
第三重面相:阶级的相残
第三个故事充满了戾气。一个开奥迪车的中产阶级男人在荒野公路上被一个乡下屌丝故意别车,他气急败坏,辱骂了对方,并超车扬长而去。其后奥迪中途爆胎,被紧随其后的屌丝怼上了。后者本非善类,更兼一肚子邪火,不仅打坏了他的车,还在车窗上便溺。奥迪男忍无可忍,一踩油门将对方连人带车顶入河中,后来又企图撞死对方。不料途中轮胎脱落,反倒失控冲下河堤。屌丝男乘机报复,把奥迪男打个半死,继而放火烧车,也企图置对方于死地。最后二人一同被困于车中烧死。警察赶来时,只看到两具环抱的焦尸,诡异而又滑稽。
骂人一时爽,全家火葬场
屌丝逆袭,确实够屌
打人也够屌……
屌炸天了
相爱相杀
蛮荒象征平等,文明恰恰源于不平等。蛮荒时代部落内部看似平等,但这种机械的平等对部落发展并无促进作用。反倒是少数人的不安分,激起了人类昂首奋斗的雄心。财富的积累源于贪婪,技术的进步源于懒惰。
诚如L.S.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言:诸文明社会之所以会生产率更高,是因为它们是建有国家机构的阶级社会,国家机构能从农民身上榨取税收和租金来供养国王、朝臣、官吏、军事首领、传教士和书吏。为了支付税收和租金,文明社会的农民不得不比部落社会的耕种者更努力地工作。一言以蔽之,文明社会,就是阶级社会。
阶级金字塔
第三个故事,可以看作是一次阶级斗争,一次不成功但足够暴戾的微型革命。奥迪男所代表的中产阶级和屌丝男代表的(流氓)无产阶级,本来就有那么点互相厌恶。前者鄙视后者粗鄙穷困;后者仇视前者的虚荣造作。公路别车,并不是制造了矛盾,而恰恰是固有矛盾的反映。当然,仅仅有矛盾,也不至于就公开撕逼,你死我活了。文明社会自有一套机制来缓和阶级矛盾,其中之一就是礼节。礼节是阶级身份的彰显,目的在于区隔。一个人对陌生人比熟人更客气,上流精英比底层屌丝更讲礼貌,并不一定就是看得起对方,而在于拉开距离,提醒对方亲疏有别,而不失于委婉。在发生矛盾的时候,礼节是一种有效的规避方法。所谓大人不记小人过,占有优势地位的一方既然不主动计较得失,处于劣势的一方,碍于两个阶级的交叠,也无从进一步扩大矛盾,前者反而更能博得美誉,无疑是一种明智之举。所谓“永远不要跟一个纯傻逼争论,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他的水平,然后用他丰富的经验打败你。”道不同理同。不明此理,就不免自取其辱。
故事中的奥迪男如果一开始就不计较屌丝的恶意挑衅,扬长而去,便也不会引发其后的争端;就算被人砸车殴打,退避三舍,随后报案,自有人来收拾暴徒,何必亲自动手?文明造就的上流阶级,往往产生一种自以为是的幻觉,认为自己才智过人,宠命优渥,撕逼总能成功。实际上他的优势仅仅来源于他的阶级地位,一旦失去这种文明给予的护身符,归于蛮荒之境,遭遇蛮荒之人,他们的合理角色就是猎物或战利品。从玛丽·安东尼特到尼古拉二世,不明者何其多也。
第四重面相:法律的爆破
第四个故事最贴近生活。一个爆破工程师因为一个莫名的原因,车被拖,钱被罚。去拖车公司理论,被职员用所谓法律规定敷衍搪塞。他愤而投诉,反遭奚落嘲讽,一怒之下砸了办公室,闹的鸡飞狗跳;随后他遭遇了拘留、被公司解雇、甚至差点离婚,一连串的麻烦接踵而至,一个比一个严重,当他的车以同样莫名的理由被第二次拖走之时,工程师的理智绷断了。他在车里安装了定时炸弹,并故意违章停车,当他的车被第三次拖进停车场的时候,炸弹爆炸了。吊诡的是,这种极端的行为反而让工程师摆脱了困境,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声援,而他的家人又重新回到他的身边,并在监狱里为他庆生。
我就喜欢看你讨厌我又不得不和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样子
不服?捡肥皂咯
还不服?离婚
别逼我发飙,我发飙连自己都害怕
拖,接着拖,我让你拖……
你妈炸了,呵呵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人埋
这个故事反映了文明世界中法律的局限性。自然法的观点认为,人类在进入政治社会之前处于自然状态,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缺陷或更好地生活,人们相互间缔结契约,通过缔结契约人们放弃、让与部分自然权利,组成政府,这最初的契约是法律。可见,法律是文明克服蛮荒缺陷的一种策略。法律的存在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生活,政府的权利源于社会成员的让渡,它行使权力的目的就在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然而,这只是原则性的说法。实际的演变路径是政府蜕变为自利集团,法律越来越沦为当权者意志的体现,成为侵夺公民权利的枷锁,守法成了一种单方面的牺牲。每设定一条法规,解释权全在制定者和执行者那一边,公民不仅无权知晓,也无从辩驳,只能遵守,否则就是违法犯罪。这种状态,完全偏离了法制的初衷,而沦为恶法苛政。个人反抗恶法苛政,只能陷入重重麻烦。如同面对卡夫卡笔下的《城堡》,可望而不可即,它是那样冷漠、威严,像一头巨兽俯视着你;它代表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那儿等级森严,有数不尽的部门和数不尽的官吏,又有数不尽的文书尘封在那里,长年累月无人过目,得不到处理。你和它讲道理,它和你玩套路,你和它讲套路,它和你耍流氓,你和它耍流氓,它和你讲法律。最后你只有来硬的,只有犯罪,这么做对吗?
对!
德国法学家耶林认为:“法律的目的是和平,而达到和平的手段则为斗争。法律受到不法的侵害之时……斗争是无法避免的。法律的生命是斗争,即民族的斗争,国家的斗争,阶级的斗争,个人的斗争。 世界上一切法律都是经过斗争而后得到的。法律的重要原则无一不是由反对者的手中夺来。法律的任务在于保护权利,不问民族的权利或个人的权利,凡想保全权利,事前须有准备。法律不是纸上的条文,而是含有生命的力量。正义之神,一手执衡器以权正义,一手执宝剑,以实现正义,宝剑而无衡器,不过暴力。衡器而无宝剑,只是有名无实的正义。二者相依相辅,运用宝剑的威力与运用衡器的技巧能够协调,而后法律才完全见诸实行。”
工程师最后的那颗炸弹,正是用宝剑实现正义,看似蛮荒,实则保卫了文明和法律的原则。他的结局,是几个故事中最好的,这是文明对他的回报。
第五重面相:道德的黑洞
第五个故事类似“70码事件”。富二代飙车撞死了一个孕妇,他的父母为了摆平麻烦,想让家里的佣人顶包,并承诺给他50万美元;富翁的律师以买通政府调查官的名义企图从中讹诈100万美元;佣人听说后以顶罪不公平为由讹诈一套海边别墅……面对几个当事人的漫天要价,富翁忍无可忍,当场摊牌,只能给100万美元,几个人自己去分,一个子儿都不能多。当几个人分赃完毕,心满意足地将顶包的佣人带出富翁别墅的时候,受害者的家属突然从人群中冲出,一把铁锤向着“罪犯”的头顶砸去……
良心价,欲顶从速
成交,只要大家愿意,买卖总会做成
一锤子买卖
这个故事展示了文明社会所标榜的道德是怎样沦丧的。人类为什么会有道德?因为在蛮荒时代,人类面临的问题是“不合作,就毁灭”,很多时候必须团结在一起才能求生存。群居生活有其优势,但也随即产生了一些问题。虽然团体符合绝大多数成员的生存利益,但也无法完全避免团体成员与成员之间,成员与团体整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与矛盾。若每个成员都为一己私利与其他成员发生争斗,就会陷入“一个人与每个人的战争”,结果就是个体与种群都走向衰落。所以当这些冲突与矛盾发生之时,团体需要有一个评判标准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每个人都牺牲一部分非必要的个人利益,换取更基本更必要的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所谓道德也就此确立。人类依靠确定和遵循道德原则,鼓励人们相互合作,使人们免于恐惧,不必担心自己被残害,被杀死,被欺骗,被偷窃等等。
一旦有人破坏了道德原则,那么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便触发了人性崩溃的连锁反应。这就是所谓的秀下限。故事中的富翁为了给儿子脱罪先秀了下限,于是律师,佣人一个个都卷入了秀下限的闹剧之中,每个人都尽量让自己显得更无耻,以讹诈更大的利益,人性在不知不觉中解体。剥离了道德外衣的人类,便是自动走入蛮荒之境,异于禽兽者几希?所以,最后受害者家属的那一锤,是以有德击无德,有道灭无道,以暴力对兽性,不亦宜乎?
第六重面相:婚姻的幻灭
最后一个故事讲了一次奇特的婚礼。新娘在婚礼现场得知丈夫邀请炮友为座上宾,大感绝望,愤而离场。并在楼顶与一个厨子公然交媾。她诅咒,恐吓丈夫,扬言利用婚姻来夺取对方的财产,绘声绘色地对婚后长期折磨的描述,把丈夫吓到呕吐。然后他们回到婚礼现场,继续歇斯底里的狂欢,最后两人在蛋糕上翻滚性交……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但生活却刚刚开始。
模范夫妻
真相往往是残酷的
脑补各种真相
撸起袖子好好干
这个故事值得玩味:男女双方在婚礼上都在感情上背叛了对方,但最后的结局仍然是通过婚姻结合在了一起。由此可见“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本质上是一种私有制的产物,主要作用是确定家庭成员的财产分配和传承。社会地位越高,婚姻的情感基础就越不重要,而婚姻的功利目的就越重要。对这种形式的婚姻而言,离婚如同战败,失去了对更大的共同利益的支配权。你既不能指望通过婚姻来得到对方的爱,又不愿意离婚而重新获得自由,那么这段关系就只能维持下去。结合的前景不难想见:双方的关系就像一场漫长的冷战,充满了阴谋角力和虚伪的形式感,但是它却足够牢固,除了死亡,没人能够把双方分开。
当然,除了角力,还有交媾,一种近乎本能的蛮荒欲望,没有属于人类感情的东西,它太高贵了。仅剩婚姻的躯壳,如同法老的木乃伊一样,文明的活力其实早已湮灭。
刘慈欣在《三体》中有这么一句话:“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这句话值得商榷。有些人不乏兽性,就像第三个故事中那两具环抱的焦尸。然而他们也一样失去了一切。但是,这样也不尽是坏事。孔子说:“礼失求诸野”,蛮荒之地,也是最后的公平之所。当我们被文明的弊端困扰之时,只有它才能让一切重归自然状态,返璞归真,我们才能从源头开始,重新思考文明的初衷。
(全文完)
本文作者“diaoduoxi”